央广网北京4月17日消息 近日,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《关于快速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》(后简称《意见》)。4月16日,在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杨宗凯在对《意见》作专家解读时表示,在快速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过程中,要全方面推进智能化。这中间还包括有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试点。
根据央视财经频道《正点财经》报道,为进一步激活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潜能,《意见》精确指出,要全方面推进智能化。根据技术发展的形势,调整学科专业布局,培养师生的基础能力,深化AI与教、学、管、评、研等场景融合。
对此,杨宗凯表示,要积极建设中国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,持续打造一批教育垂直领域的专用大模型,有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试点。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、处理问题、沟通合作等基本能力,多学段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,塑造适应智能时代、驾驭人工智能的创新人才核心竞争力。
《正点财经》报道显示,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已在北京多所中小学落地,其中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正在本校老师的组织下,通过教室大屏中线上讲师的教学,学习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。
课堂中,老师会根据课件提示,组织各种互动体验,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前沿知识。如引导学生录入一段语音,并上传至课件AI系统,由学生选择合成“智慧老者”、“快乐男孩”、“萌娃声音”等不同音色,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提升学生参与感。
据悉,该课程是由猿力科技AI研究院专家及飞象科学教研团共同研发的人工智能通识课,引入了目前国内外最主流的AI平台与工具,包括DeepSeek、Manus、腾讯元宝、可灵AI等,向学生讲授生成式AI、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原理。有别于传统的教育学生的方式,飞象人工智能通识课设计了大量互动体验环节。这类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实践性,鼓励学生去察觉缺陷、分析问题,然后用学到的人工智能技术,来尝试解决问题。
公开信息显示,4月15日,猿力科技正式对外发布飞象人工智能通识课,采用“智能双师”模式授课,旨在提供中小学高质量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解决方案。课程覆盖小学、初中全学段,共包含10门课程、160节课,课程内容从感知到应用再到开发,难度层层递进,并保持动态更新,与政策要求相吻合。目前,该课程已陆续在北京、重庆、云南、内蒙古等25个省市的1000余所学校进行试点,覆盖学生达15万名。
近日,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《关于快速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》(后简称《意见》)。